雞白痢的診斷和防治
雞白痢是一種極其常見的傳染病,由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引起,其排泄物是重要的傳播媒介,同時也可通過雞蛋垂直傳播。
主要癥狀和病變:雛雞表現不吃飼料,怕冷,身體蜷縮,翅膀下垂,精神沉郁或昏睡,排白色粘稠或淡黃、淡綠色稀便,肛門有時被硬結的糞塊封閉,呼吸困難。成年雞無臨床癥狀,少數感染嚴重的病雞表現精神萎靡,排黃綠色或蛋清樣稀便,主要病變可見肝臟、脾臟腫大、脆弱,有壞死點,腎臟暗紅充血或蒼白貧血,常出現腹膜炎變化。產蛋雞可見卵巢萎縮,卵子變性,病雞產蛋停止。
臨床特征:1.雛雞:孵出的雞苗弱雛較多,臍部發炎,2-3日齡開始發病、死亡,7—I0日齡達死亡高峰,2周后死亡漸少。病雛表現精神不振、怕冷、寒戰。羽毛逆立,食欲廢絕。排白色粘稠糞便,肛門周圍羽毛有石灰樣糞便粘污,甚至堵塞肛門。有的不見下痢癥狀,因肺炎病變而出現呼吸困難,氣管,伸頸張口呼吸。患病雞群死亡率為10%—25%,耐過雞生長緩慢,消瘦,腹部膨大。病雛有時表現關節炎、關節腫脹、跛行或原地不動。
2.育成雞:主要發生于40—80日齡的雞,病雞多為病雛未徹底治愈,轉為慢性,或育雛期感染所致。雞群中不斷出現精神不振、食欲差的雞和下痢的雞,病雞常突然死亡,死亡持續不斷,可延續20-30天。
3.成年雞:成年雞不表現急性感染的特征,常為無癥狀感染。病菌污染較重的雞群,產蛋率、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處于低水平。雞的死淘率明顯高于正常雞群。
防治:目前雞白痢的發生日益嚴重,其致死率達10%-60%,特別在育雛階段危害更嚴重,往往給養雞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。在雞白痢防治方面,傳統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類藥物。但由于耐藥性的產生,抗生素在體內積累等,已造成了對雞健康的危害,而且過量的抗生素排泄到環境中引起的環境污染,進而對人類健康也會造成影響,因而國內外開始研究生物防治或生態防治,開發綠色飼料添加劑,如益生素、酸化劑等,以求解決上述問題。
(1)檢疫凈化雞群:通過血清學試驗,檢出并淘汰帶菌種雞,次檢查于60—70日齡進行,第二次檢查可在16周齡時進行,后每隔1個月檢查1次、發現陽性雞及時淘汰,直至全群的陽性率不超過0.5%為止。
(2)嚴格消毒:種蛋消毒。及時揀、選種蛋,并分別于揀蛋、入孵化器后、18—19日胚齡落盤時3次用28毫升/米3福爾馬林熏蒸消毒20分鐘。出雛達50%左右時,在出雛器內用10毫升/米3福爾馬林再次熏蒸消毒。孵化室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。育雛舍、育成舍和蛋雞舍做好地面、用具、飼槽、籠具、飲水器等的清潔消毒定期對雞群進行帶雞消毒。加強維雞飼養管理,注意藥物預防。在本病流行地區,育雛時可在飼料中交替添加0.04%的痢特靈、0.05%氯霉素、0.005%氟哌酸進行預防。
免責聲名:本站(禽病網)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的分享、摘錄,如果文章、圖片、視頻等信息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及時聯系本站管理員,我們會時間處理。
* 掃描二維碼,關注查蛋價 *